(一)总体思路
按照“对标对表、深化内涵、与时俱进”总方针,落实《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中“五个到位”、“七个有力”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培育为基、重在建设、典型引领、整体推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学习标杆,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一融双高成效。学院党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内部治理,深化综合改革,紧紧扭住制约学院高质量特色发展的瓶颈问题、短板弱项,强化政治引领和组织功能,以“五基三化”建设为抓手,以升级“654321党建工程”为重点,打造攻坚克难、创新示范的战斗堡垒,全面提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示范效应、党建标杆示范效应,引领学院凝心聚力攻克机械硕士点培育建设资源瓶颈、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机制障碍、人才队伍建设能力短板、党员队伍建设情怀格局弱项,逐步实现学院发展的六大历史定位,形成一批党建工作能手、教学工作标兵、科技攻关达人、产教融合典范、思政工作先进,用丰硕的党建工作成果、业务工作成果成就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称号。
(二)建设目标
1. 在巩固已有党建工作成果上,2023 年前完成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学院及样板党支部的达标验收建设;2025年前完成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达标验收建设。
2. 实现首批硕士点培育建设最先达标的二级学院。
3. 实现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转型升级与内涵建设要求。
4. 实现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跃升。
5. 实现教学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跃升。
6. 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学生考证过级率、学生考研通过率、学生就业率稳中有进。
7. 实现清廉学院建设目标,促进院风、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向上向好,杜绝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杜绝师生中的重大稳定事端、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杜绝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中的不团结、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杜绝违反教师德师风相关规定突出问题。广西高校党建标杆学院验收工作结论“良好”以上,在各级党建双创工作中杜绝“验收不予通过”情况。
(三)建设方案与各年度工作计划
秉承“一融双高”理念,深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学院高质量特色发展。学院将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五基三化行动、升级654321党建工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做好做实“党建+”这篇文章,充分发挥党委政治统领与组织保障职能,为学院高质量特色发展导航护航巡航。
1. 夯实基础,优化机制(2024年1月底完成)
进一步梳理学院制度,结合主题教育成果,优化形成一批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制度机制,创建“为担当作为这担当、为干事创业者撑腰、为标杆示范者搭台”的制度环境。
2. 组建团队,制定方案(2024年2月底完成)
制定出台《aa3044永利集团深化党建标杆内涵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小组,明确总体目标和分解目标,实现党建标杆学院创建工作的清单化、规范化、协同化。
3. 采取行动,逐步实施(2024年2月-2024年12月完成)
签订党建标杆学院创建工作责任状,明确达标要求和完成时间节点,定期督查与指导。
4. 深化内涵,孵化成果(2024年1月-2025年6月完成)
对标对表年度工作任务、“十四五”规划、硕士点建设要求,根据五基三化提升建设要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示范达标验收要求、654321党建工程提升建设要求、广西党建标杆学院达标验收要求设立目标成果清单,抓关键成果的孵化与产出。
5. 总结经验,扩大宣传(2025年9月前完成)
全面总结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经验,提升党建工作理论水平,公开发表高水平党建示范创建文章,并在相关媒体上推广。
(四)工作计划和工作举措
1. 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
(1)加强内部治理
学院党委抓稳“党政协同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学院高效运转。突出政治建设,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治教,确保“两个确立”,实现“两个维护”,实现“党政同心、上下同步、内外同向”发展局面。学院党委坚持“把方向、定原则、带队伍、抓重点、促发展”工作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创建优化并贯彻落实学院的制度机制。
对标对表年度工作任务,依据各项要求,严格按时按量完成,进一步提升五基三化水平。
(2)完善组织机构
“明责尽责”等7项具体行动落实到位。夯实“一支部、一模式、一品牌、一特色”党建工作思路。培育机电先锋,奋力开创“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项活动就是一个品牌、一项制度就是一个成果、一项保障就是一个标杆”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明责尽责上,对签订的支部年度工作责任状和签署党员争先创优的承诺书,严格认真监督执行,做到专项专责、专项专管,责任项目落到实处。推行“双十责任清单”,实现“党委(支部)领责、书记领衔、班子成员领办”工作局面。
在头雁提升上,继续深化夯实六维导学工程,发挥好师生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先锋培育上,深化构建“党校培训培育发展对象+青马工程提升学生骨干+集中培训凝聚教工力量+团队研讨孵化科教成果+红色基地深化理论学习+支部交流加强师生能力”的先锋培育机制,六管齐下培育新一批机电先锋。
在数字赋能上,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作。结合学院团委学生会和学院易班工作站暨新媒体中心两个学生组织,统筹学院网页、机电易班微信公众号、机电抖音号、自媒体等宣传载体,建设“机电党建云”,推动“机电党建云”与学校党统数据库平台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党建+数字化”融合。
在保障落实上,优化“党建+协同育人”资金保障制度和经费使用考核制度,深化产学研订单班、实验室、合作产业学院、实践育人基地的构建。
(3)坚持守正创新
学院党委聚焦顶层设计,谋定学院办学思路与发展定位,促进学院守正创新。学院党委经多次调研,集思广义,反复酝酿,完成学院发展的顶层设计。对标学院的奋斗目标、办学思路、发展方位,对标硕士点,谋划十四五,按照“1365”目标体系要求推进综合改革及各项子规划的落实。
第一,党建工作。在巩固已有党建工作成果上,完成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学院及样板党支部的达标验收建设(2023年前)。在“654321党建工程“建设上,党建思政论文公开发表2篇,争取在广西高校微党课比赛中获奖;实现课程思政全员化全课程化,创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打造2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争取培育2门以上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在意识形态工作上创建1个融媒体协同推广平台。
第二,硕士点建设。凝练机械硕士点研究方向的航空航天特色,深化aa3044永利集团、汽车工程学院和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新增1个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平台,与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1个。
第三,学科专业。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并通过验收。总结专业办学经验,力争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
第四,师生竞赛。精准指导学院教师参加校级、自治区级青年教师比赛、教学创新大赛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比赛等,力争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校级奖励3-5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力争获广西区银奖以上3项。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金相大赛、3D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力争获国家级奖励3项以上,省部级奖励50项以上。
第五,学生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低年级学生非特殊情况,100%参加早晚自习,高年级学生考级考研备考率达30%以上。加强党团和班级建设,力争学院学生荣获自治区级以上集体或者个人荣誉、表彰等50项以上。强化安全教育,严防重大学生伤亡事件、意识形态事件和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力争学院学生伤亡事件、意识形态事件和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零发生。
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就业思政工作,引导学生服务航空航天、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力争每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2%以上,每年航空航天去向落实率25%以上,广西区内去向落实率逐年提升,力争十四五末广西区内去向落实率20%以上。
第六,考研工作。坚持以“数量为主,以质量为辅”的总原则。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选择难度适中的学校报考。以当年学院本科生人数为基数,考研入取率每年提升1个点,力争2023年达4%,2024年达5%。
(4)聚焦育人改革
学院党委以培育建设“广西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深抓手,引领学院落实“五维十化育人体系”建设,实现党建导航立德树人。整合校友资源、联合政企资源、坚持立德树人,学院继续实施“初心书匠”工程。
学院党委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升级“五维十化育人模式”,促进学院育人为本。深化落实“资源整合育人、信息融通育人、五导协同育人、导师帮扶育人、结对牵引育人工作”工作局面。
第一,资源整合育人。学院全面落实“校政企航友”五方资源对接机制,聚焦优质资源,培育高水平应用型航天品质型工科人才。
第二,信息融通育人。学院细化院领导工作分工及上下对接安排表,落实“对上负责、为下服务”信息贯通联系机制,重视诉求导入,学院领导通过组织召开学生、支部、教研室座谈会等形式,提升育人实效。
第三,五导协同育人。落实“五导引培工程”:人生领航导师——辅导员、成长陪伴导师——助理班主任、专业引导导师——班主任、榜样示范导师——校友、职业发展导师——企业家,全面完善学生多方面教育指导,融合导师资源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
第四,导师帮扶育人。落实“党员教师+”服务帮扶机制,聚焦学业帮扶、就业帮扶、考研帮扶等重点工作,涵养师德匠心,厚植育人情怀,增强学生成长自觉。
第五,结对牵引育人。落实“四方托举工程”,提升博士的引育留用水平,夯实“院领导结对服务高层次人才工程”工作机制,牵引高层次人才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
2. 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
(1)完善组织机构
“明责尽责”等7项具体行动落实到位。夯实“一支部、一模式、一品牌、一特色”党建工作思路。培育机电先锋,奋力开创“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项活动就是一个品牌、一项制度就是一个成果、一项保障就是一个标杆”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强优组织上,继续优化支部建设。一支部一特色,学院党委着力打造样板支部-教师一支部、工匠先锋支部-教师二支部、逐梦航天支部-学生一支部、服务模范支部-学生二支部、竞赛达人支部-学生三支部、技能报国支部-学生四支部。
在党旗领航上,继续实施“党旗领航”行动,深化“党旗领航+”系列主题活动,做好组织带头作用,树立榜样典型,传帮带的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示范作用。拓宽合作企业,积极推动青年教师入企挂职锻炼、科研团队入企联合攻关、科教达人组团申报成果项目,实现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2)坚持守正创新
学院党委聚焦顶层设计,谋定学院办学思路与发展定位,促进学院守正创新。学院党委经多次调研,集思广义,反复酝酿,完成学院发展的顶层设计。对标学院的奋斗目标、办学思路、发展方位,对标硕士点,谋划十四五,按照“1365”目标体系要求推进综合改革及各项子规划的落实。
第一,党建工作。党建思政论文公开发表2篇,自治区级及以上党建思政课题立项不少于1项,双导配备实现在全年级全班级上的全覆盖,帮扶高层次人才获得横向课题3项以上。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上开发10堂以上经典微党课(各支部2堂以上),争取在广西高校微党课比赛中获奖。
第二,硕士点建设。新增1个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平台,与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1个。
第三,学科专业。着力加强学校机械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积极推进机械工程广西一流学科的申报工作,力争获批广西一流学科。增设新工科专业1-2个。
第四,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专职教师达到100人左右,生师比低于17:1,力争获省部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人,高级职称教师达到40人,其中,正高达到10人以上,力争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50人左右,引培博士30人左右,“双师双能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达30%,安排到企业、高校或政府挂职的教师人数达到15人左右。
第五,课程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申报校级以上课程思政项目20门,培育2-3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形成3-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深度融合,获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奖励3-5项,获批自治区级课程立项2-3门,获校级课程立项3-5门,校企共建课程2-3门,出版教材2-3部。
第六,科学研究。力争获得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5-10项。科研到位经费逐年递增,至2025年全口径到位科研经费达到8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研究论文年均60篇以上。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年均7项以上,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等30项以上,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2项。
第七,评估认证。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3个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力争获得三星级专业1项,四星级专业2项。全面推动专业认证工作,按照专业认证标准和相关理念推进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组织和实施,继续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力争取得受理。
第八,师生竞赛。精准指导学院教师参加校级、自治区级青年教师比赛、教学创新大赛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比赛等,力争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校级奖励3-5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力争获广西区银奖以上3项。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金相大赛、3D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力争获国家级奖励3项以上,省部级奖励50项以上。
第九,学生工作。高年级学生考级考研备考率达30%以上。加强党团和班级建设,力争学院学生荣获自治区级以上集体或者个人荣誉、表彰等50项以上。强化安全教育,严防重大学生伤亡事件、意识形态事件和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力争学院学生伤亡事件、意识形态事件和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零发生。
第十,考研工作。坚持以“数量为主,以质量为辅”的总原则。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选择难度适中的学校报考。以当年学院本科生人数为基数,考研入取率每年提升1个点,力争2025年达6%。
(3)聚焦育人改革
学院党委以培育建设“广西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深抓手,引领学院落实“五维十化育人体系”建设,实现党建导航立德树人。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持续推进“育人十个化”。
第一,课程育人全域化。推进“一示范、双引领、多融合”课程育人模式,推进新思想“三进”工作。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示范,以学科、专业一流建设为引领,以多元融合式课程改革为抓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二,科研育人项目化。以项目作牵引,构建“1+3+9+N”科研项目育人模式,培育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指1个科研项目,联合企业组建3名导师攻关团队,重点培育9名骨干学生,争取N名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实践育人清单化。以“三化”促实践,实现实践教学学分化、实践育人清单化、实践项目精品化。出台实践育人实施方案,促进“三化工程”与教学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
第四,文化育人精品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以航天文化建设为特色,打造红色的历史文化、绿色的生态文化、蓝色的和谐文化,“三色文化”校园文化品牌,搭建“航天科普平台、飞天梦平台、桂航校园行平台”。坚持塑造文化精品,实施“四个一工程”,积极创设机电文化风景线,形成“一台晚会演文化、一个长廊展文化、一个讲坛说文化、一道景观溢文化”的育人新局面。
第五,网络育人矩阵化。以优化易班团队为抓手,优化学院易班工作站暨新媒体中心,通过网页官网、易班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公众号传播媒介,构建四位一体宣传格局,掌控宣传主阵地,实时更新升级平台建设,培育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导评论区。
试行学院制定的应对舆情相关工作举措,提升学院舆情处理的实效性,有序引导舆论,建立舆情监测、研判、回应机制,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舆情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学院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并以建立网络言行考评机制为契机,强化意识形态与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新形态。通过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加强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丰富正面舆论供给。
第六,心理育人体系化。大力推进心理协同育人,创新以“育人工作路径有智慧、育人服务机制有创新、育人危机干预有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三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第七,管理育人常态化。坚持把育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同心夯基、同心铸魂、同行致远”三举措凸显育人导向、凝聚育人共识、汇聚育人合力、健全制度体系、搭建育人平台,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育人工作格局,促进学院管理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建辅导员高水平工作室,构建“226”学风建设模式,即把握2个主体:教师、学生;推进2项工程:考研提升工程、三星孵化工程;管好6大阵地:教室、实验实训室、生活场所、第二课堂、网络平台、实习就业基地。
第八,服务育人多元化。坚持“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思想,依托党员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团委学生会、易班工作站暨新媒体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五大学生组织,结合服务育人协同机制,强化服务育人实效。设立服务学生一站式社区,落实党员导师帮扶机制,设立“服务育人示范岗”,持续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
第九,资助育人长效化。坚持“以生为本、应助尽助、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建立“一心三翼五辅助”资助育人模式,搭建“思想引领、自立自强、专业内涵、解惑铸人、启航腾飞”六大平台,实施“六个一暖心工程”,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第十,组织育人示范化。发挥党组织育人保障功能,实现党组织书记引领育人、主题教育情景育人、文明团队示范育人、党建园地展示育人。
实施八个“一”工程:以“一面”党旗凝心聚力,提升组织育人引领力;以“一个”制度加强保障,提升组织育人组织力;以“一个”思想强化武装,提升组织育人战斗力;以“一个”组织协同协作,提升组织育人聚合力;以“一次”总结知根究底,提升组织育人创新力;以“一支”力量更新换代,提升组织育人生命力;以“一张”网络联动覆盖,提升组织育人影响力;以“一份”答卷凝聚共识,提升组织育人感召力。
(五)经费预算
预算经费10万元/年,从上级党建经费拨款和支部相关党建项目经费中列支。主要开支如下:
1. 党课课件制作费:1万元。
2. 视频制作与发布:2.5万元。
3. 党建理论学习资料费:1.5万元。
4. 论文发表版面费:3万元。
5. 党建工作案例与党建工作机制编制费:1.5万元。
6. “党建+”信息化智慧育人基地建设经费6万元。
7. 党建社会实践活动经费:1.5万元。
8. 专家讲座劳务费:1万元。
9. 党建调研差旅费:2万元。